目前,代表我國高等美術教育最高水準的“八大美院”的中國畫專業招考,僅中國美術學院的中國畫專業采取毛筆筆墨考法,其余院校幾乎均為以素描、色彩、速寫等科目為主的西畫考法。有的學校是中國畫與繪畫專業、戲劇影視美術專業、動畫專業、環境設計專業、服裝服飾設計專業、工藝美術專業等,統考速寫(命題寫生)、素描(靜物人物寫生)及色彩(靜物人物寫生);有的學校是中國畫與油畫、版畫等同屬造型專業,統考色彩(靜物)、素描(人物頭像)及命題人物組合;有的學校是中國畫專業與油畫、版畫、書籍裝幀藝術、插畫、水彩、雕塑、攝影等專業,統考色彩、速寫及素描;有的學校是中國畫專業與油畫、版畫、雕塑、綜合繪畫專業,統考素描、創意色彩與速寫,等等。在八大美術院校之外,全國其他大大小小的二本、??泼佬g院?;蚓C合、??圃盒O碌亩壝佬g學院或美術系數以千計,它們的入學考試科目就一律為素描、色彩與速寫。 中西繪畫在思維方式、觀察方式、表現語言、材料媒介等方面差異巨大,其人才要求與招考方式本應互不相同以凸顯各自的文化特色。然而國內高校中國畫專業的招考現實卻是,以毛筆為基礎繪畫工具的中國畫招考科目,已完全被“大類招生方式”(以鉛筆炭筆及水粉筆為工具,強調西畫基本功的素描、色彩、速寫三科目)所取代。 這一考試方式導致年輕一代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斷裂。高考是個指揮棒,美術院校高考科目的設置,直接影響到各類美術考前輔導、培訓班的課程設置,無不以素描、色彩、速寫為主體課程,以應對未來的美術高考。這既是一種實技訓練,更是一種價值觀馴導。在中學時期就進入考前培訓班的年輕學生,在其“三觀”形成階段,就在這種馴導下形成對于西畫的審美價值認同、對于中國畫的情感隔閡,造成中國畫承載的中國式觀察方式、認知方式、情感方式及表現方式的傳承斷裂。 也造成中國畫專業的優秀生源緊缺、后繼乏人,以及中國畫欣賞群體的嚴重萎縮。接受了考前班價值訓導的考生入學后,在二年級分專業時,首選必是油畫等專業,中國畫專業就幾乎無人問津;有的院校甚至要通過做思想工作、抓鬮等來維持中國畫專業學生人數,這樣就不能保證中國畫的優秀生源。而這些出于無奈而學習中國畫的學生,幾乎此前從未拿過毛筆,更不要說用毛筆來畫畫。另一方面,有絕大多數考前班的學生,最后并未考入專業院校,接受了考前訓導的他們未來也將成為西畫而不是中國畫的欣賞群體。這樣,既無院校內高質量生力軍的加入,又無院校外欣賞群體的支撐,作為中華文明獨特精神標識的中國畫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。日本水墨畫自近代以來逐步邊緣化的歷史與現狀,必須引以為戒。 弊端由招考科目設置造成,優化也應從科目調整入手。 為此建議:參照書法專業在教育部指導下的單列考試方式,將中國畫專業招錄進行單列,優化中國畫專業考試科目設置,統一采用毛筆筆墨考法,可設臨?。ㄖ袊糯浀渥髌罚?、寫生、書法三科目,以考測考生的中國畫傳統筆墨基本功、筆墨賦形能力及書法基本功。 可在八大美院先進行統一試點招考改革,待八大美院統考成熟后,向全國其他設有中國畫專業的高校推廣,從而建立全國高校中國畫專業統考招錄機制,提升招考科目對中國畫專業必備基礎素養的導向效能。并由此輻射到考前培訓班,通過臨摹、毛筆寫生及書法的早期訓練,重塑年輕一代的傳統文化基因,熟悉中國畫工具、媒材,掌握中國畫技藝,理解中國畫基本原理,參悟中國畫文化精神,感受中國畫所凝結的中國人的情感世界,由此形成對于中國畫的價值認同及情感親和,從而在未來的發展中,成為中國畫的藝術創造者、愛好者及擁護者、贊助者。
|